
闻思修,基道果

博闻的意思是说在资粮道上,你一定要善于学习。但博闻的前提是你要保持尊重之心,如果没有尊重之心就没有办法博闻。所以闻法必须要注意三点:有耳不听、听而不存、存而不用。
集思是你要分辨,第一,可信度是多少;第二,对你的当下利益和究竟利益有什么好处?通过思考以后,你要选一个适合你的、专一的线路去学,叫‘专修’,也叫‘一门深入’。
佛法里面的三种智慧叫“闻”“思”“修”——博闻、集思、专修。
当问到佛法的时候,不要马上打卦说 “你背后有妖,头上有狐狸精,今天出门往左拐,再朝右边磕三个头,你就会看见什么什么”,佛法不是这个。
某种意义上佛法和佛学是有区别的。
佛学充满了艺术化的描述,都是对佛法的形容,就像某一个人赞美另一个人一样,这是允许的。佛学里面有哲学、艺术,有工巧明,有种种明,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佛法。
佛法是修行的次第,像大手印、大圆满,前行是什么?不共加行是什么?加行是什么?怎么去调伏自心?你的心要针对的是什么?是你的贪嗔痴。所以佛法很现实,你要承认自己有贪嗔痴。但我们都不承认,问题都是别人的,厉害的都是我自己的,这是何其地蒙蔽自己。当你知道这是一种蒙蔽的时候,你真的会放下它,所以我们需要佛法。
佛法跟佛学不太一样,佛学跟佛教更不一样。佛教的组织形式在每个时代都跟生产力有关,它是为了方便普及所采取的手段与组织。佛教不能代表佛学,佛学不能代表佛法,佛法不能代表修行,这几个一定要注意。
博闻的意思是说在资粮道上,你一定要善于学习。但博闻的前提是你要保持尊重之心,如果没有尊重之心就没有办法博闻。
所以闻法必须要注意三点:有耳不听、听而不存、存而不用。
有耳不听、听而不存
很多人听了一堆法,只是想向别人炫耀他懂得比谁都多,他的目的不在解脱上,所以闻法一定要有耳要听。如果在一个真正清净的传承并具有解脱性的佛法面前,你有耳不听,实在可惜。
“对对对,好好好”,听过之后就走了,水过鸭背,听而不存,没有信奉真理的习惯,这是大问题,因为你认为这世界都是被你玩弄的。注意——是在潜意识里面,平常发掘不了的,有一个非常厉害的独夫在我们的意识里面被我们创造出来,他阴暗狡诈之极,在刹那之间会有十万个阴暗的想法,这里没有道德,没有尊重,所以有耳不听,听而不存。
听而为什么不存呢?第一、你认为你是最懂的;第二、你的注意力不在于解脱和真正变好上,你只想趁机顺手牵羊、伺机而动,所以有耳不存。小孩子也这样,读书的时候他有耳不听,注意力不在学习好和为人民服务上,没有理想的时候,他就听而不存。
还有一个听而不存的原因是有自己的成见在里面,改不了自己的习气。
藏族有个故事,一位喇嘛给一匹狼讲经说狼你天天杀羊不太好。喇嘛估计还没有太多智慧,但却是一位忠诚的喇嘛,他觉得有必要让狼知道吃羊这件事情非常不好。但他忘记了狼就是要吃羊,不吃羊它就不是一只完美的狼、就不忠于自己的工作了。
因为它陷在如此深重的业力中,所以这匹狼也不想成佛,它甚至都不想改变,它很享受。喇嘛不懂因材施教,就跟狼讲,你杀羊有十不善,下辈子还会变得更丑。狼很真诚地跟喇嘛说:喇嘛,你讲得非常对,但是能不能讲得快一点,羊快要翻过山了,我的晚饭还没着落呢。
我们听而不存的理由也一样,因为我们就是那匹真诚的狼,我们一直只想当狼,我们并不想成佛。所以经常碰到有人说“我修了多少年你知道吗?”你从来不改你的知见和习气,你不相信你知见之上和习气之上有更好的你,打死都不相信。
很多人说对我有信心,只不过我的耳朵大一点、鼻子高一点,有一点中国式的胖。因为在农业民族中,胖的肯定是有点钱的,他讲的话可信度肯定高一些,所以我们的佛像都是胖胖的。
在中国,越胖的大家越相信,为什么?农民以前都缺吃少穿,人口又多,所以吃得多的、胖的肯定是有地位、有时间,不用劳动,所以说话更算数一点。再穿个袈裟,又有很多佛学创造出来的光辉,是因为这些才对我有信心,其实这些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
因为这些原因对我有信心虽然也是可以的,但如果你只停留在这表层上,并不是真诚地面对自己,那我们都是互相欺骗而已。我碰到很多修行人,非常的自我,我们并不反对自我,只是说你可以有个更好的自我。
如果你知道了自我的本质并不具有生和死,自我的本质是超越逻辑和概念的,只要从自我里面出来,你就可以变成一个宇宙居民,你可以在六道里面循环,你可以自然生、自然死,你看着一只毛毛虫变成蝴蝶,就应该知道生命是可以蜕变的。在看见蚂蚁的时候,你应该知道有情众生是因为智慧的高低而产生不同的习气和知见。
这时候你就会努力去掌握你的两只手——知见和习气,只要把它变得更广、更柔和、更自如,你驾驭着你的知见和习气,可以选择不同的生命形式。但你却没有看到更高的利益,所以自己定型的知识和自己的习气就形成一种业力,业力就会变成一种量。
如果你没有新的自我的觉醒或者外力的参与,它就会衰变。如果没有外力的参与,任何一个机器没有修理和自我修理的能力,零部件之间的磨损就会导致它成、住、坏、空,物理学叫“熵”是吧?
佛法总的来说就是人人有自我觉醒的能力,超越你现有的生命形式,从物质和精神中醒来。
人要不就掉在物质里,要不就掉在精神里。其实我们对物质一直存在着一个误会——物质从来没伤害过我们,只是我们在驾驭它的时候产生了颠倒梦想,因而变成物质主义者。物质主义者的体现,就是在下三道的动物里,每天以吃、以互相杀戮为主。
精神主义主要体现在怪力乱神上。意识形态,对认知出来的经验不断地进行艺术创作,这些都属于精神。精神意识里面分两部分,一是意识的本体——觉性,它是没有概念的,属于报身类,由此产生、分化出来的觉性变成了觉知,觉知之就产生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分化为概念、结构,这个跟物质世界十二因缘的运行是一样的。
外部的物质其实根本不构成对我们的阻碍,中国有句话,“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的过法”。你过得不好的关键是你内在的认知有限,你的习气僵化了。
所以“佛”翻译过来不是神,跟《西游记》里的如来佛是两回事。佛指的是觉和悟,在藏语里面叫“桑杰”,“桑”的意思是醒来,从知见障和习气障里面醒来。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知识和习气之下的,还有的人是在中间夹缝里,叫“知识分子”,或者是一些所谓的“思想家”、喜欢在网络上讲中观讲因明的这部分人,而修行是超越知见障和习气障再回来驾驭它们。
从知见中醒来
我们要针对的是我们为了认识世界而假立的、有限的知识和概念,我们所有的语言都是假立的,木头叫木,也是用一个音节来代表某种形态存在的,这是方法,但不是目的。
包括我们说的“我”也是假立的,你真正寻找我的时候,你不知道到底头发是我,还是鼻子是我,整个身体是一合相。所以我们要从知见里面醒来,所有的知识和真理是你对事实存在所贴的标签,是有局限的,你要从这里面要醒来。
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手段,是在你之下的。如果我们不清楚这一点,唯物主义就会去进攻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反过来进攻唯物主义,其实都是在争品牌,一个杯子贴了两个品牌标签,然后这俩品牌打呀打。
所以第一步,我们要在知见上解脱,要正确认识我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是手段。
从习气中醒来
第二个是习气,不要以为每天早上喝杯咖啡的仪式感神圣不可侵犯,把“我这个人眼里揉不得沙子”挂在嘴边,每天讲“我我我”的这个人,基本上他的生活已经不好了,因为他在设边界。
每天在“我我我”的时候、在这么做的时候,这个边界会越来越坚固,它会像饮盐水止渴一样不断地加深,结果自己真正的如来体性——姑且叫“如意的、超越生死的本我”——就困在里面。时间一长他会自己感知到,而后就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变态的、不正常的心理。
焦虑、恐惧、痛苦,这些反应其实都是智慧,是告诉他他被困住了,但他恰恰不知道这种情绪是一种反应——反应就是觉性——在告诉他这样不对,他无法认知的时候就受其所害,不断地积累之后就会变态,就会产生很多颠倒梦想,伤害就会发生。
一定要承认自己的习气是为了满足自己暂时的需求而产生的,比如切菜的动作、上厕所的动作,我们要达到目的都会有一个形式,我们可以创造不同的形式。但当我们把某一种形式当成唯一的时候,你又完蛋了,你又被困住了。所以我们把自己的习惯和自己的知见、标签当成了自己,是我们最大的问题。
我们要把知见、习气当作自己只是权宜之计,是当下所用。其实连身体都是如此——男性身体和女性身体只有在生儿育女、生殖的时候有男女特征,平常男人做的、女人做的事情基本上是可以一样的,所以不要整天把这种区别当成障碍或是一种绝对不可改变的事物。
我们要从人我和法我——就是从知见和习气——里面醒来。我们应该知道是自己创造了概念和逻辑,但真正的自我却是法身和报身,是超越我们所造出来的逻辑和概念的。
我们的心,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我们觉得”,我们这个觉性是可内可外的,是遍布的,万物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成、住、坏、空,就是“有所反应”,这就是觉性。
你们修习佛法要看的是——四季的更替、万物的十二因缘,物质之间、物理世界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因何而产生的?完全处于一种“有所反应”,在有相的事物上都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人的身上就是反应,是我们大脑之下的反应。
因为有反应,所以有了储存——阿赖耶,第八识。因为有了反应,所以有了第七识——末那耶识。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都是我们的觉性对外部的感知,造出概念以后,看到了我们能够看见的那部分。
据说现在宇宙的存在里面,我们能看到的只有4%。宇宙的存在形式,包括现在一切遍空、一切遍有,这空里面还有很多世界和物质我们是看不见的,包括我们现在坐在这里的时候有多少暗物质从这里穿过去,几万吨,刹那之间。但是因为我们当下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结构反映不出来它,我们的觉性困在很低的水平上,所以我们感知不到。
密勒日巴跟堪布在辩经的时候,他说“如果空是空,有是有,空能有”,所以他在空中像走楼梯一样走上去;当他说“如果有是没有的话”,他就钻到了一个岩石里面去。
这些传记其实讲的并不是神通,现在我们都是困在我们的频率里面。这个频率来自于什么?我们自己的心,通过感知,为了来到这个世界和某个具体的时间承办而创造了相应的频道。
在生活里面也是,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情有相应的动作,这个就是印。我们的习气也是个印,什么叫“大手印”?就是超越形式的印,空性就是大手印。大手印像印一样,它是有觉性的,它不是没有,它能生万物,是超越了我们的有和没有,所以我们叫它“空性”。
在我们生活的感知里面,空是无法摧毁的。我们只看到物质的存在,没有看到空的存在,没有空就没有万物的存在,所以空是存在的一部分。在我们有限的经验里,我们把这个本质叫“空性”,就是有空的特征和特性。
性不是一个东西,性是我们为了认识而定的一个自性,比如木头有木性,这个叫“自性”。但事实上木头并没有一个木性,根据观察者和所用者的区别,木头的特性瞬间变化——什么是凶器?什么是礼物?什么是赃款?这些是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我们要什么、不要什么而定性的。
万物其实没有自性,因为没有自性,所以万物可以产生,可以转换,可以无常,可以轮回。如果没有无常,没有轮回,就没有智慧,没有方法。我们一定要认知以上见地。
我比你们早修了几年,从我的历任上师,从无与伦比的大司徒仁波切那里接受了这些传承。我知道中国有佛教的传统,也听说佛法带来的利益非常大,但大家对佛教的认知往往都来源于《西游记》、济公和尚,还有一些传说中的人,再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结合出来一个自己想象的佛法。它不是实相,是你自己想象的佛法,所以这样的修持是无法醒来的。
佛法并不是信仰一个神,佛法要求我们在世俗上有两个实相:世俗实相和胜义实相。
什么是“苹果”?你见到了苹果,让你有一个实相,跟别人讲的不一样,这个叫“世俗实相”。光有世俗实相还不行,苹果的存在是超越所有我们的定义的,那个空性叫“胜义实相”。所以佛法要求见实相,而不是一直停留在描述想象,以物载物,以恶传恶。
生活中,以前我常说,在北京吃饭的时候,发现每个人都是中医养生专家,后来我发现不能听他们的,因为这种文化都是听来的,一吃饭一喝酒就开始吹牛,拼命吹。
刚到汉区的时候,我觉得汉族两千五百年的文明,每一个人真的很不得了,既懂中医又懂生意。后来我才发现他们身体往往极其不好,而且给我推荐一个节气吃一颗安宫牛黄丸,幸亏我问了一下我父亲,我父亲说安宫牛黄丸是救命的,不能天天吃。所以我们的这种文化,你只能把它当文化,能听的听一点,博闻就行了。
博闻后面是什么?集思。
我发现吃饭的时候谈养生是汉区的文化,他们喜欢用这样的平台交流学习,你不能把每一个跟你吃饭的领导、官员和老板们讲的这些养生方式都当成真的,他们只是在饭桌上缓解缓解气氛。
其实他们虽然懂得养生知识,但自己也没有试验,照样天天熬夜、喝酒、抱着马桶吐,所以他们身体也很不好。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原来的文化——它是见不到实相的。
不要以为你的传统文化是真理,包括藏族人把藏族的文化当佛法,汉族人把自己的文化当指南。记住,世界上所有的战争都来自于文化,因为文化不是实相。
所以用传统文化来讲佛法的时候,他讲的其实是佛学,是打广告,是想开八万四千个法门让大家走进来,每一个宗教都认为自己最好。这个想法很好,但佛学叫“不了义”,但你一定要听,所以只能博闻。
集思是你要分辨——第一,可信度是多少,第二,对你的当下利益和究竟利益有什么好处?解脱叫“究竟利益”。通过思考以后,你要选一个适合你的、专一的线路去学,叫“专修”,也叫“一门深入”。
所以你如果是选了这条路,一定要变成专业者,而不要变成打酱油的。投机者和打酱油的,在这个世界上都是昙花一现。不要以为投机得到的暂时利益能给你真正利益,投机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我们讲到了“质量”。
专修是修什么?修质量,又叫“功德”。
怎样修?反反复复,加深量。由量变达到质变,达到你想要的结果。达到这个结果还不够,你还要有掌握质变的能力、训练一个质变,量的积累导致质变。
从因到果是需要很多因缘的,缘一变,果也变了。比如本来一道很好的菜,突然落上了灰尘,就吃不成了,这叫“异熟果”。因果也是这样,指的是量的积累,中间从因到果是有缘的。
什么是“因”呢?人人有佛性,这个超越逻辑思维,超越生和死,超越物质,超越精神的法身,就是因。
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里,并且能动,而且还能开车创造,这个的因叫“基”,基础的基。
然后我们得到什么样的果呢?那就是化身了。很多人认为化身是低级的,错了!我们都是这种本体智慧、空性智慧所显现的,但因为我们不修行,每一世都完蛋了。我们的佛性没有变,但每一世都因为死亡而导致所有的知识除了习气之外都消失了,只剩下灵犀一点,那是做不了大事的。
我们要成就化身,就是以你此身的形式超越轮回。你以法身的状态存在也是可以的,以报身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但最究竟的是化身的形式存在。莲花生大士、释迦摩尼来转法轮,都是以化身来转法轮。所以我们在佛法上有很多误会,以为只有法身才是最厉害的,其实身口意转为法报化,是任意一个,但最殊胜的是化身,它是唯一的,这个才是我们的果。
从基到果,其实是因为我们具有法身,所以我们可以成就化身、报身、法身任意一身,甚至四身集为一身——金刚身,就是金刚总持的果位。达到这个果位,中间是要道的,所以叫“基”“道”“果”。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在生活里面也要考虑基、道,果。
在道里面就分出了皈依,所以你要找到正确的方法。“一切法是佛法”是佛的境界,记住——这不是你的境界。在当下还没有完全醒来之前,饭就是饭,石头就是石头。所以不要听那些江湖骗子说“喝茶可以觉悟,写毛笔字也可以觉悟”,那些的确可以调节心,但真正的觉悟是要专业的,是需要传承的。
道就需要找到真正的、专业的传承,这个世界上号称“佛法”的很多,号称“修行”的也很多,但专业的却非常少。
在藏传佛教和传统佛教里面注重传承,化学有化学的传承,物理有物理的传承,“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所以每一个专业之间是有绝对界限的,千万不要把算命、打卦、看风水、跳大神这些当成佛法。我相信它们有一定的道理,但它不具有解脱性。
佛法一定要有解脱性,就是究竟醒来。所以佛法要发大心,要发一辈子解决所有问题之心。而且你要相信这辈子不行,下辈子还能再来,培养自己正向的习气和情绪。
情绪是不可消失的,情绪就是你的反应,你没有反应就等于“哀莫大于心死”,但这个情绪要因为你的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见地,成为你走向解脱的源源不断的快马。
记住在道上必须要有专业的传承,两千五百年的传承非常重要。我们的传承持有者在西藏是公开的,像大司徒仁波切、嘉华噶玛巴,每个传承都有公开的家谱,没有人是藏起来的。
佛法不需要隐藏任何秘密,只看你能不能修,谁修谁得。佛法不是一个可以贩卖的东西,但是假的法可以贩卖,因为它会不正确地引导,叫“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真正的佛法是可以完全裸露出来。
来源:曲尼江楚仁波切《密乘前行的修持》
地点:温哥华
时间:2022年12月
编写:方真
文字终校:陈飞
文字一校:噶玛慧证
录音校对:噶玛让烔曲珍、噶玛慧琳
设计排版:噶玛楚臣加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