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师就是法道

上师在藏语里叫“喇嘛”,“喇 ”是无上的,“嘛”指的是根基,”喇嘛“就是无上的根基,由此指向究竟的心性。
见到上师要见到他所指的方向,所以藏传佛教里面的上师是一个法道 。通过上师,你不是要成为他的人,而是要成佛,要成为觉悟的人,这才是目的。
所有上师的本质是一个,那就是无垢的正法。要知道究竟的上师是你究竟的本质,世俗的外在上师是要指引你找到究竟的内在上师。
因为有觉悟这种需求和传承才有上师,所以上师本身必须是传承以内的人。为了把佛法僧具体化,才有皈依上师。
皈依上师不是皈依那个肉身的上师,藏传佛教里面的上师是一个法道,是因为皈依佛法僧以后,你需要一个人来传授,所以把他的体性当佛,把他所讲的正法为法。
皈依上师将以解脱为根本,以众生为对境,依法不依人。如果以此上师很帅、很酷、名声很大为上师,那是违背教言。我经常碰到一些人说我的上师是某某大法王,对不起大法王没时间教你。还有一些追风的人说我的上师出身于印度的、不丹的贵族,这些都将摧毁你的信仰。
在藏区我们皈依上师不一定皈依有名有姓的,如果一个乞丐和一个妓女,他们拥有真正的传承和修行,他们就可以成为上师,跟出身无关。但现代社会里面一定要有名有姓,耳朵要大、鼻子要高,符合你的意淫,认为是慈悲的显现,但这是不对的。
一定要“依法不依人”,法是专业的,只要有法了,你何须像一个追星族那样,那是错误的。你的究竟目的是觉悟,而不是跟上师起哄。现在大部分佛教徒特别是藏传佛教徒,已经把传承给改了,变成了各自的团伙,各自推崇自己的上师,那是违背佛陀教言的。
佛陀说以法为师,没有说以人为师,皈依上师是从他那里接到正法,所以要皈依具德上师。
此具德之道为他必须有清净的以解脱为目的的法,经过长时间的论证和验证以后的正法必须是公认的,所以上师的特征是法,而且要有清净的传承,这个法对实相的描述和修正不得因为民族特征和性别特征而改动,一旦改动,万劫不复,就不是正法。
具德指的不是穿个袈裟名声大一些,名声是可以包装出来的。这是一个被包装的时代,你们应当从经论藏里面去真正地了解佛法是什么,而不能因为自己的习性和为了消除自己的恐惧感,加入到这些非常时髦的佛教团体中来。重要的是你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法,所以要依法不依人。
这个时代为什么修行人成就的很少?反而在藏区那些无名无姓没读过书的人成就了,而你们读了清华北大、修了十几年还在原地打转,因为你们有很强烈的自私之心,只见自己不见众生。
拥有所有的知识但如果不能解脱就没有任何意义,解脱不是成佛时才有,解脱是当下就有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肚子饿了,能吃饭,吃饱了,能上厕所。所以解脱当下就存在,从没有障碍,是你的认知阻碍了你,从而导致你的行为有漏,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通过上师,你不是要成为他的人,而是要成佛,要成为觉悟的人,这才是目的。所以皈依上师的目的是皈依佛法僧,如果离开佛法僧的教义而去皈依某位上师个人的一些特点的话,这就是邪教,你就是皈依于一个以音色所造之物。
上师在藏语里叫“喇嘛”,“喇 ”是无上的,“嘛”指的是根基,”喇嘛“就是无上的根基,由此指向究竟的心性,指向你根本的法报化三身。所以见到上师要见到他所指的方向,比如一个指路牌指向列治文,你就要见到列治文,而不能把这个牌子永远当牌子,但你要知道这是牌子,一定记住这个牌子。所以上师是道是法,而不是像拼爹一样成为你们拉帮结伙的对象和理由。
你要知道究竟的上师是你究竟的本质,世俗的外在上师是要指引你找到究竟的内在上师。因为所见者即是你的心,所以你皈依外在的上师其实是皈依自己内在的上师。此上师是因为你的心,因为你的业而显现,而此业由心造,你所见者即是你的心。所以见到外在的上师要感悟到自己亘古以来不增不减不净不垢的这种心性,是为了皈依于心性这种善巧才有皈依上师的这种说法。
皈依上师是法,而不是参加一个团体。正确的闻思非常重要,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在修行上要如何依止传承,如何依法不依人是修行第一位,最怕的就是你的认知出了问题,然后你依止的上师出了问题。
所以我们是非常注重法的传承的,一定要在具德的传承里面皈依于具德上师。
所有上师的本质是一个——那就是正法,无垢的法。所以整个佛教都讲传承,你们不要以为传承是腐朽的,任何一个创新和发明离不开之前的根基,这个叫相续。一个人是无法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一切的,比如你要做一张桌子,先去了解木头,然后所有一切都由自己创造,那几十年都不一定能造出一张桌子来。
我们是承前启后,在相续中接受法教,再进入到传承之内去,所以要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不要去相信那些以幸福健康为终究目的的似是而非的佛法,因为这样的佛法并不走向万物的本质。佛法的本质最后必须要广泛出现在每一个现象中,完全没有障碍。
这个世界是上师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别人那里下载信息而成就的,没有一个东西是离开经验存在的。连我们的身体都是有传承的,你的DNA、线粒体和头发都是传承而来的,包括衣服是从一百万年前的一张树皮开始,不断地传承积累经验才发展成今天的衣服。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新发明,而是把本来具有的可能性这种智能具体化之后为我们所用。你说我们革新、破了所谓四旧,其实那“旧”就是变成“新”的原因。当你了解因和果的关系之后,就知道万物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是共存亡的。
一个人会有很多不同传承的上师,但我们会有一个根本上师——给你开示心性和直接教你修行的叫根本上师——而且我们讲的根本上师是每个人都有根本上师,为什么?你俱生的智慧才是你的扎威喇嘛,藏语里的“扎威喇嘛”就是根本上师的意思。所以我们经常会说“扎威喇嘛千诺”——根本上师鉴知。其实指的是你俱生的智慧醒来,呼唤自己俱生的智慧。
上师象征着俱生的智慧,所讲的是正法,它的体性是佛。所以我们皈依上师,视上师如佛,即皈依上师的佛性,这种佛性分为法身、报身和化身。祈请上师要会祈请,不要说祈请上师给我一块饼干,而是要祈请上师这个究竟的心所代表的三个层面,也就是佛性的三个层面——法报化。
法身就是一切事物的共同特征,是遍布的,是不需要证悟的,只要理论上认得就行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一种法,是一种规则,是一种运行模式。万事万物,无论小到微观世界,还是大到宏观世界,无非是色空双运所显现,所以一切是空性,而这种空性即是法身,你了解这点就行了。它本来清净,无论你是否认可,它就是这样。
报身是作用,是相用之根本,能够显现一切也能够毁灭一切。色空双运这种运行是由一种组合分散的“能”在推动,这种能够组合分散的能就叫“报身”。
化身是各自分化完全显现出来,无数相叫化身。有了报身以后,会再进行量化、分化,比如杯子可以量化成大杯子、小杯子,人可以分化成男人、女人,这种分化、量化叫“化身”。
此三身是平等的,并不是法身是老大,报身是老二,化身是老三。某种时候他们会表现为一定次第 ,但实际上他们是一体三面。一般的世俗知识是一体两面,但佛性是一体多面。比如你有很多种身份,又是妈妈又是妻子又是女儿;比如你走在大街上,一千个人见你会有一千个相,这个就叫化身。
法报化一定要弄清楚,在所有教法里,无论宁玛派、噶举派,此三身都非常重要。在汉传佛教里叫体相用,体相用指的也是法报化,身语意指的也是法报化。
祈请上师是要提醒你法身、报身、化身是心的三个层面,一样东西可以有无数相,所以叫“无相”。无相不是没有相,而是可以一切相。《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意思是说如果你认为地球只是个圆型,是错误的,你认为这个地球只是一颗行星,那也是错误的,因为它是多重的相而不是单一的相。无相的意思是一切相,空性的意思是一切性,它是无限的。
所以我们要从这三个方面去祈请上师,要从上师这里发现三身、了知三身和证悟三身。这三身同时也是你的三身,是一切众生的三身。
“玛”是妈妈的意思,“玛南卡”是天空、虚空的意思,“当”是和的意思,“酿贝”是无二的意思,“森间”是有情众生的意思,“汤界”是一切的意思,“喇嘛”是上师的意思,“混洽”是遍布的法身的意思,“虽哇喋梭”是祈祷的意思。
这里要观想——我跟一切众生同在,然后在我的带领下,一切众生共同皈依上师的佛性,即皈依法身,皈依报身,皈依化身。
所以我们不能祈祷一个神,需要祈祷上师的法身显现,上师的报身我能见到。见到报身见到法身,自然你的心也突破了报身、化身。
这个祈请文是司徒仁波切前世唱的,非常有慈悲心,你们有事没事可以唱唱。在这个世界上我见过很多上师,我也有过很多上师,但像司徒仁波切这样既能入世又能出世的很少。这个祈请文是他自己修行的时候,从心里出来的一个调子,非常地有加持,大家一定要用心唱,这也是禅修。禅修不是坐在那里,只是闭着眼睛、把腰背直起来,禅修是你全身心的焕发,你的心活起来叫“禅修”。
你们祈祷和呼唤的时候都要呼唤你自己的上师,因为上师有两个层面。究竟的上师是你与生俱来的觉悟、体性、佛性、生生世世的轮回之根,就是你的心,所以我们皈依自己的心就要皈依于师,这是你真正的师。
无论你处于任何状态下,你的心将要带领着你觉醒。所以你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心,不要向外去寻求某种神和力量,而是要向自己的心展开自己的心,心心相印,禅宗上这个叫印心。所以要用真切的情感,我们生生世世轮回真的已经太久,我们真的需要解脱,请大家多向自己的内在上师祈请。同时外在的上师是法的传承,也是你这一世能够借此而解脱的工具,也叫“乘”,就是车辆的意思。所以要同时向内在和外在的上师祈请。
除此以外没有别的佛,除此以外没有别的神,所以你就是你自己的亘古的上师。当你证悟的时候,你就是佛,你与生俱来的佛性是你究竟的上师。在你痛苦的时候,在你欢乐的时候,我们都要随时祈请这个上师,所以我们可以自救、自渡,这是最重要的。不要期望任何外在的力量来救渡你,你要希望和注重以自己内在的觉悟来救度,这个很重要。
你们可以在行走的时候祈请,你们可以在坐着的时候祈请,你们在吃饭前面的供养也可以念这个,你们可以随时随地念,这个非常重要。以后你们慢慢会明白什么东西都需要训练,而且是反复训练,不要期望一蹴而就,一蹴而就是最大的浪费。
来源:曲尼江楚仁波切《传承祈请教授》、《噶举共修唱诵学习》
地点:温哥华
时间:2023年1月27日、2017年8月19日
编写:方真
文字校对:陈飞
录音校对:噶玛慧证、噶玛慧琳、噶玛让烔曲珍、方真
设计排版:噶玛楚臣加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