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是训练我们的自救之力

曲尼江楚仁波切
2023-02-02

放生是一种布施之道,就是要学会挽救生命,通过救他来训练自救的能力,所以放生也是自救救他的菩萨之道。

看起来是你救那些动物,其实是它给你机会训练你的自救之力,这才是放生的意义。

2023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初八,温哥华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尊贵的第十四世曲尼江楚仁波切率慧渡中心众弟子,登船出海进行“春节‘放生’”。

祈愿一切众生能够获得消灾、延寿、健康、富足、幸福等世俗利益,同时通过放生这种布施之道,训练我们的自救之力,唤醒我们本具的佛性,走上究竟的解脱之道!

曲尼江楚仁波切放生开示

放生最重要的是不要添加太多迷信的成分,很多人把放生当成一件非常迷信的事情,但一定要记住放生不能离开佛教的根本智,一切都是因果,在因果上我们要多做善业。

善业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善良,善业指的是智慧。能够分清楚当下的实相和究竟的实相,就是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智慧,所有的修行都只是世间的福报,用古话说,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一、放生

1. 放生一定要三轮体空

得到世间的长寿健康不一定是好事情,我们所有的灾难很多时候来自于对于所谓的健康快乐富贵太过执着。

所有的灾难都跟你的理想有关,你追求什么,什么就会给你带来灾难。大部分让你痛苦的事情,其实是你美好的理想和这些富贵健康。所以一定要记住,不能把放生当成换取世俗名利的手段。

我知道很多地方都在放生,但一是为环保,二是为长寿健康。当然这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需求,但光有这样的需求是有漏的。

我发现讲养生的人没几个是长寿的,因为他们非常紧张,天天想长寿的人,当下连吃饭都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因为他怕死,想要健康的人就怕身体出问题。随便吃个安眠药,他就觉得脑子已经死了一半。总是处在恐惧当中,这样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做这些善业一定要三轮体空,如果想能够长寿,你要希望一切众生都能长寿。一想到众生,一定要知道,众生不是一个东西。

《金刚经》上说实无众生可渡,因为众生是无法计量的,它是超越你的想象的,我们认知的众生只有自己认识的那几个。你们拼命观想,只能观想到你认识的那几个,你不认识的就观想不到。

众生是空性的意思,因为它超越数量,超越形状,所以一定要三轮体空。要知道你在放生,但不是你一个人在放生,而是一切众生都在放生,是众生佛给我们这个机会,然后放生的功德要回向给一切众生。

2. 佛陀最伟大的教义是众生不是空性

一定要记住众生里面是包含你自己的,是你看到了众生,不是众生看到了你。所以,当众生解脱了,你也就解脱了,你解脱即众生解脱。

这个世界是由你的意识折射出来的,你所“看见”的山河大地是从里面展现出来的,不是在外面,因为我们所认为的“外面”其实并不存在,“外面”是意识被刺激、折射出来的,这就是自空见。认为是从自身里面投射出来叫他空见。

中观分为他空和自空,其实都是指“意识展现出了一切,意识的本质是空性”。意识就像如来藏一样,在这个如来藏里我们只觉醒了10%。所以我们现在要训练它,一定要见众生。

佛陀最伟大的教义是众生而不是空性,如果只讲空性,会掉入断空。看见众生如我一般,无可计量,超越我的知见,超越我的习气,众生千奇百怪,都是智慧显现,都是佛的显现,这个就是佛陀最伟大的见地。

3. 放生的目的

佛教的放生不只是为了健康长寿,你追求个人长寿的同时要追求一切众生也能够长寿。一切众生的本质是无量寿。

从受者的角度来说,被放生的众生也是众生,即是佛。是众生在放生,众生在回向,要这样来放生。如果为了要长寿所以才放生,那你去疗养院的效果会比较好一点。

佛法的最终目的是追求解脱,解脱不是在未来的极乐世界。这个解脱的力量是你没有发现它,还没有能完全掌握它,所以我们在训练它,所以叫证悟,也叫修行。

你要用放生来训练自己的解脱之力,很简单,睡不着了吃安眠药也是解脱的一种能力。人一直在解脱中,但你认知不出来。解脱就在当下,本来就俱足。

你认为没有钱就解脱不了,不能长寿就解脱不了,这都是错误的。朝闻道夕死足(编注:原文“朝闻道,夕死可矣”。语出《 论语·里仁篇 》),如果放生只为了长寿的话,会增加你的恐惧,你就越来越怕死。

怕死不是佛教徒,佛教徒是把生死当成一种能生能死的智慧,学会自主生死、任运生死,而不是长生不老。

关键要证悟内在的解脱之力,这种本来具有的智慧,不增不减不净不垢,这才是放生的目的。

有了这个目的以后,你就会有智慧。这时候你想长寿、多驻世几年、多干一点好事帮助大家,就会愿望成真。

4. 放生的发心

如果你不在主干上下功夫,一来就要长寿,“最近腿疼、睡眠不好,放两只螃蟹吧”,效果跟你吃两只螃蟹补身体是一样的。

所以一定要有正确的发心,正确的发心就是要发菩提心,愿为一切众生解脱之心。

然后观一切众生为佛,这才是净观。所以放生一定要恭恭敬敬地放。

要把这些放生的动物——把螃蟹佛、龙虾佛、鱼佛看作是佛菩萨的智慧化现,感谢它们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救渡让我们觉醒,要这样放生才会皆大欢喜。不要把这些放生的动物看成是可怜的、痛苦的,这是世俗的可怜之心。你动的这种恻隐之心,不过是你怕变成它,其实你并不真正同情它。

这是一个反面教材,因为这样的动机使你的心无法觉醒。一定要安住在远离四禅八定的恭敬心、虔敬心上,一定要用真正有力量的让心觉醒的方法。

把一切当佛看,一切都是佛的法身、报身、化身的显现。山河大地,连眼前的船,都是智慧显现。你现在是在智慧的大海里,而不能了悟智慧就是自己本身,这个才是我们轮回里面的唯一的问题。

如果没有正确的发心、正确的观想、正确的回向,你去放生,也会得到一点长寿,但是你的恐惧心会增加,恐惧心一增加,生活就会越来越无明。

恐惧和无明是一件事情,因无明而恐惧,因恐惧而更加无明。然后拼命地修行,把本来舍不得的东西也要心疼地布施一点点,这样的发心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效果。

所以发心非常重要,见修行,行为一定要以正知正见为基础。

放生的时候,如果你说我为众生回向了,但没有为我妈、我小孩回向,那就是笑话。因为当你为众生回向的时候连你自己也包含在内了,你和你妈、你小孩都是众生之一。

如果你真正懂佛法,只要讲众生就包含一切了。如果你实在不放心,你可以再回向,但一定要先为众生做这件事情,再去回向你妈、你小孩、你那几个众生。

放生时,不要抱怨、咒骂、愤恨,不要找替罪羊。有人放生是在找替罪羊,那叫栽赃,那么果报也很会栽赃。

所以把心放松下来,把自己的心先纯净化了,再去放生。练心是心上下功夫,不要以为心是一个东西,做任何事你只要想到众生,基本上菩提心就在了。

5. 放生是训练我们的自救之力

放生其实在训练我们的自救能力,解脱里面有一种方法叫“自救之力”。

佛性就是“般若波罗蜜多”,指的是无论在任何条件下如何迷乱,哪怕到了地狱也终将醒来,这种智慧是不增不减不净不垢的。

它一直存在,下了地狱也在,做坏事的时候也在,最后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有最后的根据地,所以会体现为自救之力和自觉之力。

我们都忘记了自己救自己是第一个能力,世俗上医生也只能救想活下去、想自救的人。自救之力就是佛性的具体表现,自救自觉的能力就叫“解脱之力”,是你与生俱来的,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在放生的时候,一是要有正确的发心,二是训练这种与生俱来,即不是贷款来的也不是父母和上师给的自救自觉的能力。

上师指的也是这种能力,我们最后要证悟的上师就是这个,这才是究竟的上师。一个凡夫上师,他只能给你法,还要靠你自己修。

如果你认为上师给你摸一下头,你就能觉悟的话,这是人行邪道。

把上师当法看才是正确的,法即是佛,法即是僧。

放生是在训练你的布施道,布施最重要。因为我们想自救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智慧是可以自救的。我们认为我们拥有一些物质的东西是可以自救的,所以越背越多,最终成为囚徒。

首先我们要成为物质的主人,我们需要进行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目的是要学会挽救生命,通过救他来训练自救的能力,所以放生是自救救他的菩萨之道。看起来是你救他,其实是他给你机会训练你的自救之力。这个才是放生的意义。

佛教讲的自救的意义非常重要,只有会自救,你才会爱护环境,其实地球不需要你们保护,需要保护的是人类。

只有当人类知道善业、会懂得自救的时候,才会去关爱环境。所以先要训练法上的自救之力,认识到你这是在自救。保护环境是自救,不是什么关心地球妈妈,因为对地球伤害最大的就是我们人类。

6. 修行一定要以菩提心来摄持

放生要端正态度,任何时候都要记住,这世界上你的所有的幸福和你的好,只跟你的智慧相关。这个智慧是圆满的、你本来就俱足的,但要通过行善业、禅修、渐和顿并进来达到。

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来谈、来进行放生,“你替我挡灾,然后我要长寿”,这样的想法是很美好,但有缺漏。虽然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是伊斯兰世界、基督教世界没有这样发愿也有长寿的人。

因为一切在因和果里,并不在你信佛一放生就长寿这件事里,是你种下的因决定了结果,且种下的因还跟你做为观察是不是认为它有用有关系,这就和你很有钱但你不知道你有钱是一样的。

所以福和慧要并进,渐和顿要并进,但每一个行为都要指向自己内在的觉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开发你的潜能,为众生开发你的潜能,众生都是佛,这样的见地才是正确的。

你的智慧出来了,幸福、和睦的家庭、健康都会来的。只要有智慧,长寿也会来。医疗也是智慧,没有人类智慧的提升,就没有医院,没有更好的疫苗或治疗手段。所以,一切跟智慧有关,跟鬼神无关。佛教并不相信有鬼神,是你们相信有鬼神,所以才说给鬼神布施。

一定要认知到所做的善业都会对你好,不要以为只是对别人好,其实对大家都是有利益的。多觉悟一个人,这个社会的祸害就少一个,所以先把自己给度了。但如果你们渐顿不并进福慧不双修,半懂不懂,就会扰乱他心。所以要渐顿并进,先把不可动摇的正确见地建立起来,然后再行六般若。布施忍辱持戒,才可以开始。做任何事,放生也好,禅修也好,都要以正确的见地来维持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还修什么行,烟供、火供都是骗自己的。

你要发财也好、长寿也好,一定要以自己内在的智慧醒来为先,这个世界只跟你的证量有关。你无量的智慧已经被遮藏,所以你这个无量的本体现在变成有量。要不断地增加量,量到哪里就会拥有哪里,量不到哪里哪里都到不了。

先要通过各种方式训练你的心,然后用众生信仰把你的知见障和习气障给解放出来。修行就是解放自己内在的智慧,所以发心要正。如果没有菩提心摄持,就算你把内在的觉悟解放出来也只会成魔,不会成为一个能够利益众生的人,不能利益众生就是假的。

7. 不见众生就是没有见过世面

不要以为“为众生的解脱”这个念头是假的,秉持着“做任何事都为众生”的觉悟去做,你的负面行为慢慢会减少的。

不见众生就是没见过世面,是我们所有人的问题。

当你见到众生,相信众生超越自己的思维,超越数量,连佛都是众生之一,六道都是智慧的化现,无穷无尽,非常神奇,这时候你才会产生尊重之心。不然你以为除了你以外没有别人了,这是最大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常常想到众生,为众生上个厕所,为众生放个生,为众生吃个饭,这个就是诀窍。

只要能见到众生,你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不偏不倚,不卑不亢,就会成为一个好人。这样的人就不会贪图便宜,就会修持智慧,就会看见实际情况。这个世界上的智慧只跟你清不清楚有关,跟你看见的对境是不是更广更深有关。

你看见的事物越来越窄、越来越浅,只看见你自己,这时候你其实已经被关起来了。监狱、轮回、地狱、痛苦,都不在外面而在里面,所以要解放它,放生就是方法之一。不要以环保、长寿的名义去放生。我为众生的解脱而解脱,或者是我为众生的觉悟而觉悟,要以这样的名义去放生。

千万不要说“最近身体不好放一点”,这个是做生意。生意不一定就都赚钱,投资也不一定有回报,可能亏得一塌糊涂。

所以不要用投资、做生意的心态去放生。因为这是佛法,你要在无法夺取、无法被火烧坏、无法被水浸烂的、究竟的心性上下功夫。

大家在行为上要以众生为皈依,以众生为基点,以众生为回向的对象。不要把自己观成自己,把自己也观成众生。吃饭的时候也把自己观成众生,自己的身体就是一切众生。上供下施,上成佛道,下度众生。

你把你看成你,会出很多问题。你把你看成你,但你即是一切众生,你的整个身体就包含了六道。把自己的身体看成坛城,要这样去观想,你就会见世面了。

好,当你做好思想上的净化,现在就可以去放生了!

二、忏悔

当放生结束后,我们要进入回向,回向前先要忏悔。忏悔不是说要把每一件事情想起来,只是说以前有一些无明的行为,当下立断。

不要回忆,不要想很多。当下把自己的身口意用白度母来观想,把“嗡班杂萨垛萨玛雅”改成“嗡阿雅达惹萨玛雅”。

跟百字明的修持一样,只要把本尊换成白度母进行观想就行了,本质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这段时间修持白度母,所以用白度母来净化自己的身口意。

不要唧唧歪歪的,不要再想自己犯了错误要跪着打耳光,也不需要伤心。这些根本不是忏悔而是纠结,达不到忏悔立断的作用。

忏悔是为了当下立断,跟过去做个了结,现在重新开始,从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树立起菩提心、为众生解脱而解脱的心。

当下把过去的无明转化为智慧,当下醒来,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佛法是不信仰鬼神的,是以本具的智慧为基础,以每个人本具的智慧醒来为目的的方法。

如何醒来

第一,我们用放生,用慈悲,用这样的观想来解放自己的成见。因为这个世界上你的所有成和败,幸福和痛苦只跟你的智慧有关,甚至跟你爸爸妈妈是谁都没啥关系。历史上有很多皇帝的儿子最终失去了国家,比如“扶不起的阿斗”,就是因为智慧没有醒来。

世界上只有一个双全法——就是不断地通过闻思修,用种种方法树立正确的见地,来激活自己内在的智慧,让智慧醒来,这才是佛法。

大家为众生在放生,为众生在解脱,这一切功德现在要归于众生。当然众生是包含自己的,众生是个“加速器”,当你没有力量完成一件事情,你想到众生的时候力量会增大。

第二,因为每个人的心力都有自私的一面和脆弱、虚弱的一面,我们的心力需要帮助的时候,需要想到众生。众生跟我一样,众生就是佛,只是我们没有发现。

大家可能需要学习一段时间才能明白这个见地,因为每一样事物都是智慧的化现,哪怕是粪便,它具有的智慧本质跟宇宙的智慧是同等的,学过物理学的人可能就会知道。所以在我们的智慧没有醒来之前,把一切当成佛菩萨化现的智慧来让自己醒来,这是最重要的。

一定要把这个见地树立为主干,不然你天天所有的所求都会有缺漏,即便暂时得逞,最后都会成为灾难。为了防止所求成为祸害,让所求走向解脱,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以为众生觉悟而觉悟之心来摄持,这个就叫菩提心,决醒的心。让心撑着,让心不萎缩,让心处于醒来的状态。有了菩提心,我们才能去做这些善业,不然以善为善即为大恶。

三、回向

经过“放生”仪轨中百字明的修持,现在大家所有的过患已经消除,从今天开始再没有什么冤亲债主了,重新做人,“生日快乐”。

现在我们回向,把今天所有的功德,哪怕只有一小点、很细微的一点都要为一切众生解脱而回向。这样你就像上市公司一样,把你的产品给每一个客户,回报就更大了。

所以菩提心是最重要的,无论要砍头也好,在哪里犯了错误也好,都不要放弃“我将为众生解脱而修行”的意愿。今天实在没办法干了坏事,但以后绝不再犯,要从所有的困境里面醒来,这样的心才是真正的心。有了这样的心,哪怕你做了坏事,都终将会远离坏事而解脱。而不是犯了错误就拉出去枪毙,有的错误是不得不犯的。

大家彼此之间也不要用吃荤吃素去攀比,有的时候不得不吃。无论吃荤吃素都要保持菩提心,一定要有断恶之心。不得不造恶的时候,也要想今天造恶了没办法,但我终将要远离恶业走向解脱,我要为众生成佛。

这个心非常重要,只有坚定这个心,你的修行才会有意义。只有有了这个心,你就不会再问“人生有意义吗?”要为众生而立命,这才是佛法。

如何正确地有所求

回向完以后,你就可以祈求,求我能更长寿、更智慧、更富贵。

怎么求?为了众生求。为众生解脱而富贵,那么越富贵越好,如果你已经有智慧为众生而长寿,那么你越长寿越好,这才是关键点。

我富贵了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解决众生因贫困带来的痛苦,进而创造更先进的科学或医疗技术。既能够解决众生的现实问题,又能解救终究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要同时并进才是佛法。

如果只有你一个人长寿,你一个人富贵,那你还没有富贵之前大家就会把你消灭掉,因为你的富贵已经影响到大家。

很多人说不要有所求,那是错误的。不是不能求,而是要会求,要三轮体空的求。所求必须以众生为基础,以众生为意志,以众生为对境。

放生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众生就是空性。以空性来摄持,以中观为道。

出离心就是中观,出离心不是离开什么,而是从烦恼之中找到烦恼的本质是智慧。找到这点智慧,出离就自然产生,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蒙蔽的,这才是出离心的真正含义。其次,菩提心要有欲望。欲望是觉悟的特征,也是一种智慧。保持欲望不让它走偏,发起为众生而觉悟的欲望。把所有的欲望归于为众生而解脱的欲望,成为纯净之欲望,成为成就报身。这些都是修行的诀窍。

所以行善业之前一定要发菩提心,不要鄙视或者轻视众生,要把众生当成佛来看。回向的时候想到众生,你的心力也会变大,就像加速器一样。众生是助缘,是皈依处,是我们的依止处。

在真正为众生有所求之后,会具有更大的智慧和能量。此时再去回向到某一个人,希望他有智慧,希望他得解脱,希望他的病好起来,希望他能够富裕、不被贫困所伤。

这样的回向才是对的,先要从整体上从智慧上下手,然后再回向给你的亲人。回向给你的仇人当然更好了,希望他更富贵、更自在,不要和你争,他钱多到呕吐,自然就不会和你争夺资源。

这样的回向就是无敌之法,不要希望他下地狱,要希望他早一点成佛来帮你,这样想你们就会很快乐。

所以人要学会自救,自救是个智慧,不能踩着别人的肩膀自救。

四、结语

祝各位心想事成!春节到这里就圆满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好好地立志,要立善志,立慧志。不要立唧唧歪歪,阴暗的志,一点好处都没有。

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只要安住在自己的本心智慧上去做事,成与不成都只会增加你的福报和功德。所以用什么心去做事,这是很关键的。一切佛法唯心,此心是超越物质和精神的。本来原始之心又叫“原始佛”,“普贤王如来”或者“金刚总持”,或者是叫“嘿达雅”,或者叫“般若蜜多”,或者叫“阿赖耶”,都是一个东西。

来源:曲尼江楚仁波切放生开示

地点:温哥华

时间:2023年1月29日

编写:方真

文字校对:陈飞

录音校对:方真

设计排版:噶玛楚臣加楚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