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是经验的随机重组,觉醒才是真正的智慧

曲尼江楚仁波切

2025年4月16日

梦,是一种‘剪辑功能’,是你的心在工作。但它是‘乱剪’的,不是有意识地剪。所以不能完全相信梦。梦和当下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心的功能,它不是清明的觉知。 

一旦你开始相信梦境,认为它能够准确预测未来,就像是赌博或买彩票一样。你可能会偶尔中奖,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次都会赢。如果你因为一次中奖而沉迷其中,反复投入,最终可能会输掉一切。同样,当你因为一个‘梦境成真’而开始相信所有梦境都能预测未来时,你就会陷入一种虚妄的信念中。如同刻舟求剑与守株待兔。

一、梦是经验的拼接,不是未来的预言

每个人都有直觉,这是一种直接的情绪感知能力。直觉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重要的提示或预警,但往往被我们忽视。情绪本身就是一种直觉。

弟子:我感觉自己很有直觉,特别是做梦的时候,我梦到的事情真的会发生。

曲尼江楚仁波切:梦境是间接的感知。我们通常把感知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梦境属于间接经验,它并非直接的直觉与明察秋毫。
弟子:我一直会做这种梦。

曲尼江楚仁波切:那是因为你认识梦中的人,也认识我们。你之所以有这种经验,是因为你内心深处有这样的信念和认知。一般的人,都在因果规律中,一个人能做多大的事情,往往取决于他以前积累的知识和能力。

大脑在没有进入深度睡眠时,会像手机一样,把你的记忆片段拼接起来。就像手机相册里有很多照片,它会自动剪辑成一个短视频推给你。这些记忆片段可能是过去的,也可能是现在的,甚至可能是前世的记录。

你看到一个很漂亮的画面,你的脑子就像智能手机一样,自动在剪辑。它会把你过去的记忆、经验片段剪出来,刚好剪出来一段与你“明天要做的事”有关的内容。如果这段剪辑和你现实中即将发生的事情碰巧对上了,你就会觉得“这个梦好准。”但其实,这并不是梦“预测”了未来,而是你的经验制造了梦,也制造了明天。

二、执着梦境,就会陷入轮回

你所有的行为,都是由你的经验决定的。你之所以会做这些梦,是因为梦的素材就在你过往的经验里。比如,你几乎没有梦见过外星人,也没有梦见自己在火星上——因为这些可能都不在你的经验范围里。

梦,是一种“剪辑功能”,是你的心在工作。但它是无意识或有意识“乱剪”的,大部分甚至是无意识不是有意识地剪。所以不能完全相信梦。梦和当下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心的功能,它不是清明的觉知。如果你因为一次梦“说中了”,就开始相信所有的梦都准,那你就会被梦有意识倾向地瞎指挥。你的心会不断地剪片子,它每天都剪,而你就会不断被剪辑出来的东西带着走。

弟子:可是梦里的事情后来都实现了呢。

曲尼江楚仁波切:你刚才没听清楚。我说过,它剪的片子,“剪辑”的是你已有的经验。你明天要做什么,是由你过往的经验决定的。
比如说你是医生,你明天可能去做手术,因为你有这个经验。但你不是抢银行的人,对吧?所以你不会梦见自己抢银行,也不会真的去做这件事。梦剪出来的“未来”,其实是你过去经验的延伸。

我们把这种经验叫作“业”——已经做过的事情形成了业力,而这个业力会推动你不断地重复原来的轨迹。这就是“凡夫”的状态:挣脱不了经验,被经验推着走,陷在轮回当中。而你一旦相信梦,就更容易困在经验里,被过去限制,被梦指挥,永远出不来,永远不得解脱。
真正的自由,是超越经验、回到当下的觉知本体。只有从经验中脱身,才有可能进入自主、解脱的境地。

就像赌博或买彩票一样,你可能偶尔会中奖,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次你都会赢;你可能会中一次,但这并不保证下一次还会中。如果你因为一次中奖而沉迷其中,反复投入,最终可能会输掉一切。同样,一旦你开始相信梦境,因为一个梦境“成真”而开始相信所有梦境都能预测未来时,你就会陷入一种虚妄的信念中。如同刻舟求剑与守株待兔。

你完全相信梦境的时候,会变得越来越依赖它。慢慢地,你的生活会被梦的虚拟幻觉主导,最终生活可能会变成一个梦的世界,从而远离现实。这样你就无法真正觉悟,会陷入虚妄之中。这就是为什么佛教不允许用梦境去决定未来,也不提倡算命、占卜或看相。虽然这些方法可能有一定的依据,但它们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解脱。真正的解脱是让你的智慧完全觉醒,不再被困在过去的经历或情绪迷乱之中。

如果你依赖算命或梦境来决定未来,就会被困在一个固定的程序里。轮回并不是在外面,而是你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不断重复。这样,你就失去了自主性。所以,即使梦境有时会“成真”,那也只是偶然,就像你偶尔买中了一次彩票。但你不能因此就去依赖它。赌场并不害怕你赢钱,反而希望你赢,因为一旦你赢了,就可能会沉迷其中,不断投入更多,最终把赢的钱都输回去。同样,算命或梦境偶尔“准”一次,但这会让你远离真正的智慧。

三、经验的局限及超越

1、打破惯性,从旧习气中走出来

有人以前做高利贷生意,现在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为什么?因为他已经习惯了那种快速、高额回报的生活方式。

过去,他只要放出100万,一个月就能拿回10万块。那种轻松赚钱的方式,让他觉得几乎像是在“抢钱”。而现在,面对正常的生意,他却提不起兴趣。10万块的利润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实现,还要投入大量成本,甚至可能投入300万,一年下来都不一定赚得到钱。这样的现实对比,让他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甚至开玩笑说:“那还不如去抢银行。”

我建议他去做装修,就是为了帮他转移注意力,暂时脱离那种“轻松得利”的惯性模式。让他从旧的习气里出来,不要继续沉溺在“不劳而获”的循环当中。

2、摆脱幻觉,面对内心,提升自我认知

前几天,有位女士求助于我,说晚上有“狐狸精”在骂她,要害她。我告诉她,她需要正视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沉迷于这些幻觉,否则她就是个精神病。她反驳我说,她很善良,很能干,很多男人甚至包括富二代都在追她。我直言不讳地指出,她一没有学识,二只是拥有一个“臭皮囊”,很多男人只是把她当作玩具。

她很生气,说我没有权利这样说她。我继续批评她:“你虚荣肤浅,不学无术,等你八十岁的时候,浑身的肌肉衰老了、松弛了、下垂了,还有人追你吗?”这些话触到了她的痛点,她几乎要气疯了。

然而就在那一刻,她脑海中所有关于“狐狸精”的念头都没了。她只剩下自己——忽然“清净”了。因为愤怒来得太强烈,她瞬间连自己妈妈是谁都忘记了。你们想想,是不是有时候气得六亲不认了?她也一样。

我告诉她,你说的那个“狐狸精”,其实就是你自己。她之所以会听到这些幻觉,是因为她从小就被灌输了这些迷信的想法。她母亲曾经告诉她,家里有“狐狸精”,这些观念一直影响着她。这就是邪教的影响,她需要摆脱这些迷信的迷惑之瘾,正视自己内心真正的问题之源与力量。

她非常愤怒,甚至觉得自己要被“狐狸精”杀了。我指出,那不过是她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执着在作祟。她害怕失去男朋友,害怕被抛弃,活在焦虑和依赖里,她根本没看见自己的心有多强大。我告诉她:你需要学会独立,认识到自己的俱生智慧价值,而不是通过别人的追求和肯定来定义自己。

最后,我告诉她,当她真正愤怒、彻底爆发的时候,她的心的力量就会显现出来。这种力量可以帮助她摆脱这些幻觉,让她看清自己的内心。她需要学会面对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沉迷于这些虚幻的恐惧与上瘾中。

那一刻,她像无垢本尊一样站起来了。清清朗朗,天地分明!

在她经历了一番内心的挣扎后,我继续引导她,“你看,狐狸精不在了吧?这其实是一个技巧。”我肯定她:“你也是很优秀的。”她一听立刻跑过来对我说:“谢谢你,我要去越南修行!”高兴得不得了。我接着鼓励她:“去吧,我的弟子里有很多人后来都很成功。你也一定会很好。”

她听了开心极了,原本那些纠缠她的烦恼、幻想,顿时烟消云散。“你看,不要把这个臭皮囊用错了。别再被那些富二代与自我的恐惧迷恋玩弄了,你的人生要‘演’一场好戏——演出你真正的智慧价值。”当我说完这番话,她一下子豁然开朗,整个人都轻松了,连一直令她焦虑恐惧的自我之“狐狸精”也彻底消失不见了。

四、虔敬,是通向智慧的大门

记住,你注重什么方面,你就会用经验去塑造它。梦会重组与剪切片断,因为你现在困在经验里。比如,你给人动手术,这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你以往学医的经验在起作用。我们都困在经验里,我们的轮回都在自己经验的轨道上运行。

要脱离轮回,必须超越经验。只有虔敬心才可以最终超越你的经验,并驾驭它。并不需要毁掉你的经验,而是要学会去用它。所以,虔敬是没有方向的,你必须要找一个伟大的目标。你一定要找一个无形无相的东西,用这个形象来表达这个功德。你要学会礼赞、歌颂功德。佛像的作用就在于此,所以佛像不能乱画与创作,它代表着“无二”的意义,象征着智慧。你就要学会赞美与信奉智慧。

除了智慧,没有其他值得依止的本质。佛像象征的是智慧的总和,你要把它当作一切功德的显现。当你礼赞它、供养它,把它当作唯一的本质,并与之合一,它就不再是“它”——它就是你,你就是它。心在这一刻清净、放松,功德自然显现,这就是禅修的核心——戒定慧三学。

佛像是工具,是你通向智慧的门。你要透过它,认识一切现象的本质,把所有对智慧的赞叹、礼敬和修持,浓缩在这一个点上——这是超越经验的起点。


互动问题:修行小练习

随喜您能有缘读到这篇文章! 为了更好地将文章中的智慧运用于生活,尝试以下练习,帮助您深入观察和修正内心: 

一、 梦境的真实面目

问题:你是否曾因一个“应验”的梦境而相信梦能预测未来?思考它是否真的源于“经验重组”。

练习:梦境经验溯源

  1. 记录最近一次印象深刻的梦境,写下梦中出现的场景、人物或物品。
  2. 对照现实生活,列出可能与梦境相关的过往经验,如“梦到考试失败”源于“近期工作压力”;若梦见坠落,可能关联近期压力或失控感;梦见重逢,可能源于对某段关系的怀念。
  3. 对梦境说:“你只是过去的碎片,我选择清醒地活在当下。”

二、挣脱经验的枷锁

问题:文中提到“真正的自由是超越经验”,你是否有被旧习惯或思维模式束缚的经历?它如何影响你的选择?

练习:惯性觉察日记

  1. 观察一天中某次“自动反应”,如烦躁时刷手机,暂停3秒自问:“这是经验在驱动我吗?”
  2. 写下替代行动,并在行动后记录感受,例如:烦躁时刷手机 → 起身拉伸1分钟,观察窗外风景;争吵时发怒 → 默数5秒后说‘我需要冷静一下’。”

三、幻觉与真实的对决

问题:当陷入焦虑或恐惧时,你是否像文中的女士一样,将问题归咎于‘外在幻觉’?

练习:直面内心对话

  1. 选一个“外在问题”(任选):
    • 同事针对我 / 朋友冷落我 / 父母催婚 / 其他
  2. 写下抱怨(以父母催婚为例): “他们总催婚,让我觉得自己失败。”
  3. 转化为自我觉察:内心“害怕失去认可”,这种恐惧背后的真正内心需求是“渴望自主选择”,导致了“自由 vs. 妥协”的矛盾。
  4. 快速释放情绪:
    • 撕碎纸条,默念:“情绪如云,执念随风散。”
  5. 深度转化情绪:
    • 觉察:“我看见你了(如‘害怕失去认可’),这只是暂时的念头。”
    • 闭眼想象对父母说:“我理解关心,但请尊重我的节奏。”
    • 默念文中金句:“真正的自由是超越经验、回到当下的觉知本体。”

你会体验到:真正的力量,源于清醒的当下,而非虚幻的外境。

四、虔敬心的力量

问题:若将“虔敬”具象化为一种行动,你认为哪种方式最能帮助你连接智慧,如礼佛、诵经、观想?为什么?

练习:象征性虔敬修持

  1. 选择一个象征物,如佛像、水晶、一朵花,静坐5分钟专注观想它代表“智慧”。
    • 象征物参考意义: 
      • 佛像:觉醒的圆满智慧;   
      • 水晶:心性如透明无染;
      • 花朵:无常中的绽放与慈悲。
  2. 默念:“愿此物助我超越经验,觉醒心性。”
  3. 结束后写下感悟。    

五、从赌徒到觉者

问题:文中将迷信梦境比作‘赌博’,你是否在某个领域过度依赖‘侥幸心理’?它如何阻碍你成长?

练习:破除侥幸仪式

  1. 写下一条依赖侥幸的事,如“等梦境指引决策”,将其写在纸上。
  2. 撕碎纸张的同时说:“我释放虚妄,信任当下的智慧。” 将碎片撒入风中或丢入垃圾桶。
  3. 每周重复一次此仪式,逐步戒除侥幸依赖。


(编注)

来源:曲尼江楚仁波切开示
地点:上海富荟广场
时间:2024年3月8日
编写:方真
文字校对:陈飞
录音校对:欣昭
设计排版:噶玛楚臣加楚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