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最伟大的俱生智

曲尼江楚仁波切

2025年4月5日

情绪是最伟大的,但现代心理学常常教导我们要消除情绪或把情绪当敌人,这是错误的。情绪,其实是我们内在俱生空性智慧的另一面。我们不是要对抗情绪,而是要驾驭情绪,与它合二为一。

情绪是有缘起的,其性本空,极其细微。它承载的,不只是当下的波动,更是我们全部的自我认知与感知能力。它的力量,远远超出知识框架——甚至能感知到十万公里以外的父母或儿女的状况,而我们的逻辑和知识却做不到这一点。

情绪,就是我们所谓‘内在的灵魂’。

没有无缘无故的情绪。情绪本身就是一种最敏锐、最敏感的智慧。它不需要复杂的理论分析,就已经能感知到危险和不对劲。比如,很多人会有直觉:“接下来要出大事”。这种直觉,是一种深层的感知,非常宝贵。许多孩子,尤其是修行者,天生都具有很强的直觉。但遗憾的是,我们往往不会去训练它,反而在不断地消耗它。于是,敏感还在,敏锐之慧却失去了。

焦虑也是一种直觉。当情绪升起时,我们往往只关注表面,可能只看到“火锅”,却看不到火锅下面藏着燃气“炸弹”,但情绪早已感知到了危险。情绪会先于思维作出反应,提前警示我们即将发生的事情。比如,在撞车之前,人可能会感到烦躁;在亲人去世之前,情绪可能已经有所察觉。

情绪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但我们常常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去理解它的意义。

一、驾驭情绪,与情绪合二为一

当情绪来临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承认它的存在,了知并提醒自己:它的本性是空,是无“常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情绪背后的意义,把它当作一种智慧的反应来看待。如果我们对抗情绪,把它当成错误,就会让自己陷入焦虑的困境。情绪并不是敌人,而是我们内在的智慧在提醒我们。

情绪是最伟大的,但现代心理学却常常教导我们要消除情绪,这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是驾驭情绪。首先,要认知其性无有常断,是绝对觉性的显现。其次,要与情绪合二为一,因为情绪正是我们内在的俱生智慧。

情绪是有缘起的,极其细微。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当下的波动,更是我们全部自我认知、知识结构与感知能力的精华缩影。情绪的力量远远超出知识框架——它甚至可以感知到十万公里以外父母、儿女的状况,而我们的逻辑与知识却无法做到。

情绪,就是我们所谓内在的灵魂与觉性的力量。 情感和情绪本是人类最伟大的能力,但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它们,就会被它们吞噬,困在其中无法自拔。因为情绪是一种“高科技”,它有着强大的感知能力与重塑之力。

所以,当情绪来临时,一定要记得对它说,“谢谢,我收到了”。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与情绪合二为一,把它当成一种提醒与预告,而不是为它所困。

二、情绪是提醒我们关注真实感受的信号

比如,当你面对一个急躁、烦恼、甚至痛苦的领导,他不由分说地冤枉了你。这时你不要被表面的情绪所左右,也不要纠结于无关紧要的事情。你要明白,真正需要你关注的,不是领导的行为,而是你内心深处的情绪。你要对那个让你感到难受、折磨的情绪说:“我知道了,你的信息,我已经收到了”。

比如,当你回到家,看到男朋友或老公生气时,不要被情绪所左右,而是要对内心的情绪,也就是你们常说的“真我”,说“我知道你,谢谢你提醒我”。你会发现,当你这样回应它的时候,情绪的提示会变得更为清晰,你的态度也会变得更加从容。

情绪是一种信号,它提醒我们关注内心的真实感受。你要学会训练自己,当然,不能只是简单地模拟,而是要反复训练。即使现在没有人冤枉你、迁怒于你,这种训练也是必要的,因为情绪的提示是真实存在的,它需要你去回应。

所以,要学会在焦虑时对情绪说“谢谢,我收到了你的提示”。这种感应心可以帮助我们化解痛苦,甚至改变运气。我们要把痛苦、灾难和情绪,都转化为本尊和上师。

三、情绪是你自己的,与外界影响无关

记住,所有的情绪,都与你的父母、配偶、朋友及其它外界影响无关,它们只与你自己有关。

情绪就是你自己。我们要学会与情绪友好对话,感谢它提醒我们关注内心的真实感受。

有时候,你可能会因为看到路边的一块石头而产生情绪,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是你内在智慧的体现。情绪的产生源于你所看到的事物触动了你内心的感受。

因此,不要被外界的事物所左右,也不要被父母、配偶的唠叨所影响,而是要对情绪说“谢谢”。他们可能会觉得你突然变得奇怪,因为你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但你要明白,情绪是你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父母、配偶强加给你的。

这与火锅这样的外界刺激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你可能会因为火锅店服务员的热心服务而感到温暖,但同时又会担心他被烫伤。这种情绪的产生,其实是因为你内心的善良和对他人的关心,而不是单纯来自外界的刺激。

情绪,就像泥土一样,可以塑造你的内心世界。当你对情绪说:“谢谢,我收到了”。 你就是在承认、接受、消化自己这份敏锐的感受,而不是去怪罪或迁怒外界,从而反过来伤害到自己。

所以,要学会正确对待情绪。不要总是怪罪外界,而是要找到自己内心的原因。这样,你才能真正理解情绪的意义,而不是被外界的干扰所迷惑。

四、不要对抗情绪,才能从容面对挑战

产生情绪的是你,生气的也是你。情绪是我们内在的反应,而不是外界强加给我们的。我们不能把情绪的责任推给他人,也不能被情绪所左右。

就像一个人生病了,生病的是他自己,而不是医生。我们不能因为生病就去责怪医生,这种逻辑是不合理的。很多“医闹”事件的发生,就是因为当事人没有意识到病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与医生无绝对关系。

所以,我们要学会觉察并洞悉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的外相牵着走,更不能拿情绪去影响或对抗他人。我们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当你真正看清这一点,才能在生活中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从而走上“观自在”的慧命人生之道。


互动问题:修行小练习

随喜您能有缘读到这篇文章! 为了更好地将文章中的智慧运用于生活,尝试以下练习,帮助您深入观察和修正内心: 

一、情绪的预警作用

问题:当你感到愤怒或焦虑时,是否曾意识到这些情绪可能是某种“预警信号”?请回忆一次经历,并描述情绪试图提醒你什么。

练习:情绪信号解码

  1. 当情绪升起时,暂停3秒,轻声问自己:“这个情绪想保护我什么”?(例如:愤怒可能提醒“边界被侵犯”,焦虑可能提示“需要提前准备”)。
  2. 将答案写在手机备忘录或纸上,结尾附上一句:“谢谢你的提醒,我会认真对待”。

二、情绪归因的真相

问题:文中提到“情绪与外界无关,只与自己有关”,你是否曾在类似情境中误解过情绪的源头?请举例说明。

练习:情绪归因训练

  1. 选择一个近期因他人行为引发的情绪事件,写下事件经过。
  2. 分两栏对比“外因”与“内因”,对情绪说:“我看到你了,这是我的功课”。

三、情绪是成长的养分

问题:若将情绪比作“泥土”,你愿意用它“塑造”出怎样的内心品质?比如慈悲、耐心、勇气,等等。

练习:情绪转化冥想

  1. 静坐2分钟,观想强烈情绪如泥土般在手中,默念:“愿此情绪化为比如慈悲、耐心、勇气,等等的养分”。
  2. 结束时合掌说:“谢谢你,助我成长”。

四、直觉与理性的对话

问题:当直觉告诉你“要出大事”却无逻辑依据时,你会选择信任直觉还是理性分析?为什么?

练习:直觉与理性平衡练习

  1. 记录直觉内容与理性分析,对两者说:“我尊重你的存在”。
  2. 观察后续发展,总结两者的作用。

五、重塑情绪的回应方式

问题:你是否曾在情绪暴发后后悔?如果以“与情绪合作”的方式重演,你会如何改变回应?

练习:情绪回溯重塑

  1. 回忆情绪失控事件,写下当时的反应,比如摔门而去。
  2. 想象对当时的自己说:我理解你的,比如委屈、不安、渴望被爱。
  3. 现在我们可以怎么做?
  • 深呼吸三次,让情绪平静下来;
  • 用平静的语气直接说出真实感受,比如“我觉得很委屈,希望被倾听”。
  • 给自己一个拥抱,接纳此刻的不完美。

(编注)

来源:曲尼江楚仁波切开示
地点:上海富荟广场
时间:2024年3月8日
编写:方真
文字校对:陈飞
录音校对:欣昭
设计排版:噶玛楚臣加楚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